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3章

就在祁同伟躺在病床上思考未来的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校卫生所的卫生员走了过来,看到祁同伟已经坐起身,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同学,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祁同伟迅速收敛起外露的情绪,换上一副略带虚弱的表情,点了点头:

“嗯,好多了,麻烦您了。”

卫生员拿起桌上的病历卡看了看:

“我看你的情况,应该是低血糖引起的短暂昏迷,加上可能有些劳累过度。”

“这两天一定要注意多休息,补充营养,别太熬夜了。”

“好的,我知道了,给您添麻烦了。” 祁同伟礼貌地应道,随即问道:

“那个……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离开?”

他现在迫切的想回到自己的空间,好好梳理一下未来的道路。

“等这瓶葡萄糖输完吧,如果没什么其他不适的感觉,观察一下就可以离开了。”

卫生员指了指他手背上正在输液的吊瓶。

祁同伟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好的,谢谢您。”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有些迟疑地开口问道:

“那个……医生,这次的费用……是多少钱?”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心中不禁一阵苦笑。

他太清楚自己现在这个阶段的经济状况了。

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都仰仗着微薄的奖学金和自己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这医药费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无论那个时代,钱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种囊中羞涩的窘迫感,即使重生,依旧让他感到一阵刺痛。

卫生员闻言,笑了笑,摆摆手道:

“哦,费用啊,刚才送你来的那位同学已经帮你付过了。”

“同学?” 祁同伟微微一愣。

“是啊,就是那个高高大大,看起来很热心的男生,叫……好像是叫陈海吧?”

卫生员回忆了一下。

“他看你一直没醒,就先去把费用结清了,还说等你醒了告诉你一声,不用担心。”

卫生员说完,又叮嘱了祁同伟几句注意休息的事项,便转身去忙别的了。

“陈海……”

又是陈海。

这份医药费,虽然数额可能不大,但对现在的祁同伟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人情。

他不是一个喜欢欠人情的人,尤其是陈海的人情。

“这笔钱,必须尽快还给他。” 祁同伟暗下决心。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钱从哪里来?

他总不能还像前世那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一世他要走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通天之路!

“胜天半子?掌控命运?” 他在心中苦笑。

“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谈何其他!”

“必须想办法,尽快赚到第一桶金!” 祁同伟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这个年代……有哪些机会?

股票?他依稀记得一些大牛股,但一来本金不足,二来风险太高,而且以他现在的身份,很难操作。

房地产?现在或许是早期,但启动资金更是天文数字。

彩票?那是纯粹的赌运气,况且前世的他哪有精力去关注这些。

他的目光落在了床头柜上的一份旧报纸上。那是几天前的《汉东日报》。

一个念头如同火花般在他脑海中闪现——写作!投稿!

是的,以他现在的身份和条件,这或许是最快、也最稳妥的来钱方式!

他前世虽然主要在公安系统摸爬滚打,但毕竟是汉东大学政法系的高材生,文字功底并不差。

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整整一世的记忆和阅历!

那些对未来二十年社会变迁、政策走向、法治进程的深刻理解,那些对人性考验、官场百态的洞察,都是他现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

“这个年代,虽然互联网还不发达,不过报刊杂志的影响力依然巨大。”

祁同伟心中暗道。

“如果我能写出一些有分量、有见地的文章。不仅能赚取稿费,解决眼前的经济困境,甚至……还能为我积累一些无形的资本。”

他想起了前世,自己也曾因为某些案件的侦破思路或者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写过一些内部的分析报告,得到过领导的赏识。

只是那时,他的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如何钻营人际关系,如何向上攀爬,而忽略了这种软实力的积累。

“这一世,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祁同伟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自从重生以来,他一直在思考未来的道路。

仅仅在汉东这潭水中打转,即使能凭借先知先觉翻起些浪花,终究格局太小,也难以真正摆脱前世那些盘根错节的宿命。

祁同伟非常明白国家要发展,经济是龙头。

“要想真正有所作为,甚至立于潮头之上,就必须站在经济发展研究的最前沿!”

他想起了一位经济学家,就是那位泅渡海峡,一心只为报效祖国的林教授。

这位教授绝对是个狠人,79年敢抱着篮球就敢横穿海峡。

之后更是一路开挂,从一个研究员一直升任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成为享誉内外的顶级经济学家,他提出的诸多建议最后都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

是经济领域的顶级幕僚,能直达天听的人物。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位林教授就是今年任职的燕大的经济学教授。”

“如果能够拜在林教授的门下,成为他的博士生。系统的学习经济知识,相信凭借我前世的经验以及今生的稳扎稳打,未必没有可能看一看山顶之上的风光。”

“并且这个年代博士作为稀缺人才,仍享受计划分配优势,进入体制内通常高定1–2级,可以直接分配到中央部委工作,这绝对是一条走的通的道路。”

“而且,梁群峰,我在汉东你能凭借权力小小的任性打压我,那要是我去了京城呢,你的手还能伸过去么。”

至于该如何与林教授接触上,祁同伟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位林教授再过几个月会下来去汉东的农村进行考察,并接受汉动大学的邀请办一场经济学方面的讲座。

“作为学生会主席,这场讲座的组织协调工作,本就归我负责。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与林教授进行近距离接触。”

祁同伟认真思考着,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

他深知,仅仅是例行公事的接触,很难给林毅夫这样的大师留下深刻印象。

要想真正获得青睐,甚至为将来拜入其门下打下基础,就必须拿出足够分量的“敲门砖”。

“论文……一篇真正有深度、有创意和预见性,并且能切中林教授研究兴趣点的经济学论文!”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凭借前世的记忆,我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了然于胸。”

“那些曾经困扰无数经济学家的难题,那些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对我而言,并非完全的未知。”

他想起了林毅夫教授关于“比较优势”和“新结构经济学”的诸多论述。

这些理论在前世曾深刻影响了国家乃至世界对发展经济的认知。

“如果我能结合国家改开的实际,从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和政府在结构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入手,写一篇具有前瞻性的论文,或许能引起林教授的共鸣。”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祁同伟提醒自己。

“影响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林教授来访之前,我需要通过发表一系列有质量的文章,逐步提升自己在学术圈和公众视野中的知名度。

这样,当我的论文递到林教授面前时,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也更容易获得重视。”

他计划先从一些更具现实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共鸣的选题入手,比如市场化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或者针对汉东省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祁同伟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轻松。

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逻辑、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他有信心,更有决心。

“林教授……燕大……这将是我祁同伟重生之后,迈向更高舞台的关键一步!”

“而且……” 祁同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如果我的文章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比如……高育良老师,或者汉东省委宣传部、政法委的某些领导,那对我未来的发展,无疑也是有益的。”

他甚至想到,如果能以一个“有思想的青年学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保护色,也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本”。

“好!就这么办!” 祁同伟下定了决心。

他从床上坐起身,感觉身体已经恢复了不少。

输完葡萄糖后,那种虚弱感也减轻了许多。

他看了一眼窗外,天色尚早。

“先回宿舍,找几份近期的报纸和期刊研究一下投稿方向和风格,然后去图书馆查文献资料!”

想到这里,祁同伟的心情不由得有些激动。

这是他重生后,主动掌控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他拿起自己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服,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校卫生所的门。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