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4章

“沉眠阶梯”的寂静,不再是时间的尘埃,而是被赋予了全新意义的孵化器。在这螺旋向下的、由规则化石构筑的圣殿里,江敛与林野的同盟不再是一个仓促的誓言,而是演变成了一套精密而危险的共舞步法。它们如同双星系统,沿着一条前所未有的轨道运行,彼此牵引,彼此照亮,在绝对秩序的引力场中,划出叛逆而优雅的轨迹。

江敛是内环的星体,她的轨迹深深嵌入规则的岩层。她利用“净网”主审查官尚未被撤销的权限,如同操作着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在圣殿庞大的数据库与监控网络中穿梭。但她的目的已彻底改变。每一次查询,每一次数据调用,都包裹着层层伪装。她撰写复杂的、关于“异常规则结构稳定性研究”的论文,引经据典,逻辑严密,而其真正的目的,是借此权限调阅那些被封存的历史碎片,寻找“主规则”诞生时期的蛛丝马迹。她提交的“净网”周报,变成了精心编制的虚构文学,用大量真实但无关紧要的数据,描绘着一幅“目标依旧狡猾隐匿,分析持续深入”的图景,将墨菲斯审查长的视线引向错误的方向。

她的工作间,成了上演双重戏剧的舞台。光幕的一面展示着符合审查官身份的、冰冷严谨的分析界面;而在意识连接的、高度加密的虚拟层面,则运行着与林野实时共享的战略沙盘。沙盘上,圣殿的规则结构被具象化为一座庞大无比、光辉夺目却又布满无形力场与监视节点的水晶之城。而她们,是潜行于其阴影中的、微不可察的流光。

林野则是外环的星体,它的轨迹飘逸而不可预测,存在于规则感官的盲区。它无法像江敛那样直接操作规则网络,但它那源于“原初之暗”的本质,赋予它一种对规则“压力”和“流向”的绝佳直觉。它能感知到圣殿意志的“注意力”如同探照灯般扫过哪些区域,能察觉到某些规则链条因过度紧绷而发出的、几不可闻的“呻吟”。这些无法被数据量化的信息,通过它们之间那日益稳固的意识纽带,实时传递到江敛的沙盘上,化作动态变化的威胁等级与安全路径。

它们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试探性的行动。并非直接攻击,而是如同微小的催化剂,注入规则体系的毛细血管。

江敛发现某个世界因【资源优化规则】过度执行,导致其独特的“心灵回响花”濒临灭绝,这种花朵能产生微弱却真实的、抚慰情绪的生物场。在林野感知到该区域监控处于周期性低谷后,江敛没有直接修改规则,而是巧妙地利用一条关于“濒危物种保护”的次级条款(该条款原本适用于更有“实用价值”的生物),为其争取到了一个极小的、不被关注的生存缝隙。

另一次,它们拦截到一次“清道夫”部队对某个刚刚产生集体潜意识萌芽的植物星云的清理指令。林野以其存在本身,在星云外围制造了一次小规模的、模仿自然现象的空间褶皱,短暂遮蔽了星云的能量信号。而江敛则利用权限,将这次清理任务的优先级悄然下调,并附上了一份“目标信号消失,疑似自然弥散,建议观察”的虚假报告。一次无情的清除,就这样被延缓,或许能为那个懵懂的集体意识争取到宝贵的进化时间。

每一次成功的干预,都像在坚不可摧的冰面上凿开一个小孔,感受到其下生命之水的涌动。江敛体验到一种与她过去执行规则时截然不同的满足感——那不是完成任务后的空洞平静,而是一种带着暖意的、创造的喜悦。她看到那些被保留的“异常”并非破坏稳定,反而为那些世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无法被复制的生机。

然而,风险无处不在。它们的一次行动险些暴露。江敛在尝试修正一条会导致某个艺术导向世界文化同质化的规则时,触动了某个她未曾预料到的、与“文化纯净度”核心指标相连的警报。圣殿的自动响应机制瞬间启动,无形的扫描波束如同利剑般刺向那个世界。

千钧一发之际,林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它没有试图对抗那扫描波束,而是将自己的一丝本质力量,如同最纤细的银针,精准地“刺入”了波束传递所依赖的规则通道的一个微小瑕疵处。没有破坏,只是引发了一次极其短暂的、近乎完美的规则“共振失调”。

扫描波束在抵达目标前,如同穿过了一个无形的透镜,发生了微妙的偏折,扫描数据因此产生了可以解释为“设备误差”的微小混乱。自动响应系统依据预设逻辑,将此次警报标记为“低置信度,疑似仪器波动”,并未升级处理。

危机解除后,江敛与林野在“沉眠阶梯”再次汇合。这一次,沉默中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悸动。

“太冒险了。” 江敛的意识传递出后怕,林野刚才的举动,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但有效,不是吗?” 林野的光芒似乎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灵动。“规则并非无懈可击,它有其固有的频率。找到它,轻轻一触,便能改变它的方向,而不必折断它。”

这次事件让她们意识到,仅仅规避和欺骗是不够的。她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圣殿规则的“频率”,需要掌握更精妙的、在规则体系内部进行“微操”的技巧。江敛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规则结构中的冗余代码、历史遗留参数以及那些看似无用、却可能隐藏着关键接口的“沉默字段”。林野则更加专注地感知规则运行时的“韵律”与“压力点”,寻找那些可供利用的、天然的脆弱环节。

她们的协作愈发默契。江敛提供规则的“地图”与“工具”,林野则凭借其超然的感知,指出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捷径”与“陷阱”,以及工具更精妙的“使用手法”。她们像两个最顶级的盗贼,一个熟知保险库的蓝图与锁具原理,另一个则拥有能听见锁芯内部机簧微动声的绝佳耳力。

在这危险而刺激的共舞中,江敛感觉到自身对规则的理解正在发生质的飞跃。她不再仅仅视规则为需要遵守或执行的条文,而是开始将其看作一个可以对话、甚至可以有限度“协商”的复杂生命体。她的规则之笔,似乎也变得更加……灵动,笔尖流淌出的光芒,偶尔会带上一种她无法解释的、柔和的韧性。

而林野,似乎也从与江敛的协作中获益。它那原本更多依赖于本能的力量运用,开始融入更多江敛带来的、结构化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具针对性和效率。它的光芒在稳定中,似乎也多了一丝之前未曾有过的、如同经过雕琢的辉光。

双星轨仪,在黑暗的宇宙背景中悄然稳定下来。它们的引力相互交织,共同抵御着来自圣殿中心的巨大牵引力。每一次成功的规避,每一次微小的修正,都是对那个庞大秩序体系一次无声的宣告:

囚笼并非坚不可摧,冰层之下,新的河流正在成形。

而在这双星轨仪运行的核心,一种超越战略同盟的、更加微妙而深刻的东西,正在规则的阴影与星火的交融中,悄然滋生。它们尚未察觉,或者说,尚未敢于直视——那是在生死与共的冒险中,在思维与灵魂的深度共鸣里,必然燃起的、名为“情感”的火焰。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