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3章

第7章

工业园区项目的推进,果然举步维艰。

林窈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四面八方都是阻力。协调会开了一场又一场,各部门要么推诿扯皮,要么就叫苦连天,拿着多年前的红头文件强调历史遗留问题的“合理性”。数据核实需要其他部门配合,一份简单的报表往往要催上三四遍,回复还漏洞百出。

她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停滞不前的项目进度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种无力感,与在事务所时那种目标明确、团队高效、一切用数据和结果说话的节奏截然不同。这里,时间和精力似乎更多地消耗在了人际的拉扯和规则的缝隙里。

王科长办公室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午后的沉寂。

“喂”

“王科长吗?我这边是市府办综合三科。”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男声,语气公事公办,“关于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周书记有几个具体问题想了解一下,麻烦你们部门林窈同志现在到市府大楼806会议室来一趟。”

周书记……周砚深?

王科长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一紧,发生什么事情了吗?。王科长迅速稳住心神,声音保持平稳:“好的,马上让林窈过去。”

挂了电话,王科长从里间探出头,脸上带着急之色:“小林,现在马上到市府大楼806会议室一趟”

办公室里几道目光若有若无地扫了过来。

“是关于工业园区项目,周书记想了解些情况。”王科长继续说,“好的,科长”林窈马上开始快速整理手头关于该项目的核心资料和数据。

王科长的脸色却变了几变,最终挤出一个笑容:“嗯,你快去,好好跟领导汇报,有什么情况及时沟通。”他语气里的那点不自然,林窈听得出来。毕竟,他这个直接负责人没被点名,反而是她这个具体干活的被直接拎了上去。

张薇在一旁低着头,假装整理文件,但紧抿的嘴唇泄露了她并不平静的内心。

林窈无暇他顾,拿起笔记本和资料,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办公室。

再次踏入市府大楼,感受与上次开会时截然不同。上一次是作为团队一员,淹没在人群里。而这一次,她是被单独点名,要去直面那个气场强大的男人。

806会议室是个小会议室。林窈推门进去时,里面只有周砚深和他的秘书陈默。

周砚深坐在主位,依旧是白衬衫,袖口挽起,露出腕表冰冷的金属光泽。他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听到动静,抬眸看了过来。那目光沉静、锐利,不带什么情绪,却让林窈感觉像是被无形的探照灯锁定,无所遁形。

“周书记好。”林窈微微躬身,礼貌地问候。

“坐。”周砚深的声音低沉,没什么温度,指了指对面的座位。

林窈依言坐下,脊背挺直,双手放在膝上的笔记本上,是一个标准的、恭敬又不失仪态的坐姿。

陈秘书安静地坐在稍远一些的位置,负责记录。

周砚深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不再是上次协调会上那种宏观的战略性质疑,而是深入到具体的数据来源、测算逻辑、以及方案中某个微小调整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这份关于园区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预测数据,基准年是依据什么确定的?为什么选择这个基准年,而不是更近的年份?”

“方案中提到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整体效能,这个‘效能’的具体量化指标是什么?预计提升幅度是如何建模得出的?模型参数考虑了哪些变量?”

“关于可能涉及的劳动力转移安置,你们做的风险评估里,只考虑了经济补偿,有没有测算过对周边社区结构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的潜在压力?”

每一个问题都极其专业,甚至有些刁钻,直指方案中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

林窈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便沉浸到问题本身。这些质疑,恰恰是她之前在分析报告中隐晦提及,却被王科长等人忽略的风险点。

她定了定神,翻开自己的资料和数据底稿,开始回答。她没有刻意表现,也没有畏缩,只是依据事实和数据,条理清晰地进行解释。说到关键处,她甚至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画出简单的逻辑框架图,辅助说明她的推演过程。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镇定,带着一种源于专业自信的冷静力量。

周砚深安静地听着,目光大部分时间落在她脸上,偶尔会扫过她画在纸上的图示。他很少打断,只是在她某个逻辑跳跃处,会突然插问一句,精准地切中要害,迫使她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整个过程,不像上下级的汇报,更像是一场高手之间的专业切磋。

林窈能感觉到,周砚深在引导她,或者说,在测试她。测试她思维的边界,测试她专业底蕴的深度。

她心里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松懈。同时也隐隐觉得,这位周书记,似乎和她想象中的、只听同事八卦勾勒出的那个“高冷工作狂”形象,有些微妙的出入。他的专业程度,远超她的预期。

大约二十分钟后,周砚深的问题告一段落。他身体微微后靠,手指在光洁的会议桌上轻轻点了一下。

“思路基本清晰。”他下了结论,语气依旧平淡,“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很多风险,不是看不到,是看到了却没有深究到底的决心和能力。”

这话意有所指,林窈心领神会,知道这既是对她刚才回答的肯定,也是对她之前那份被忽视的报告的间接认可。

“是,书记,我明白了。”她低头应道。

“这个项目阻力大,情况复杂。”周砚深看着她,目光深邃,“需要沉下去,把工作做扎实。你,”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多用点心。”

“是,我一定尽力。”林窈再次保证。

“好了,你去忙吧。”周砚深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了之前看的文件,结束了这次短暂的召见。

“书记再见。”林窈起身,礼貌地告辞,轻轻退出了会议室。

门在身后合上,林窈才感觉自己仿佛重新学会了呼吸。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微微濡湿。

这次接触,短暂,高效,全程围绕工作。让林窈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会议室内,陈默整理着记录,轻声说:“书记,这位林工,专业功底确实很扎实。”

周砚深的目光从文件上抬起,望向窗外明净的天空,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像是冰封湖面裂开的一道微隙。

“嗯。”他应了一声,听不出情绪。

但陈秘书跟了他多年,敏锐地察觉到,领导今天的话,似乎比平时多了一点。而且,那句“多用点心”,看似平常,实则已经超出了他对一个普通科员应有的关注范围。

林窈回到区发改局,迎接她的是王科长更加复杂难辨的眼神和同事们更加微妙的态度。

“小林,周书记……都问了些什么?”王科长试探着问。

林窈拣了些能说的,大致复述了一遍。

王科长听着,脸色变幻,最后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好,好啊……周书记这么重视,是压力也是动力。你……好好干。”

林窈点了点头,回到自己的工位。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依旧停滞的项目,心里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烦躁和无力。

周砚深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和他那些精准到苛刻的问题,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悬在了她的身后。感觉只要不努力,就要被鞭策!

林窈打了个寒颤!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