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田稍稍愣了一下,虽然他心里早就想着儿子以后去读书,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还没有想到,过完年就送去念书,是不是早了点?
宋安顺是六月生日,这才五岁多,人家夫子收吗?再说了,送过去同龄的孩子年龄大,他会不会受欺负?
从平日里宋安顺和几个姐妹相处的日常来看,这孩子心地善良,凡事先想着别人,虽然懂事乖巧,但是,这样的性格,出了家门,到了外面,说不准会受欺负的,
人不能太善良了,宋友田艰难求生大半辈子,深谙这个社会道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太善良了不好,还是要带点锋芒才行。
“媳妇,要不等阿顺满七岁再说,他这么小,去了学堂担心受欺负不说,要是万一课程跟不上,学起来也会太吃力,”
宋友田犹犹豫豫地问孟三娘,家里大事小情一般都是孟三娘说了算,宋友田明白,就是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不过是商量罢了,也改变不了孟三娘的主意。
“可不能这么说,咱家安顺聪明着来,别看不吭不哈,人小鬼大着来,再说了,去学堂早两年,就能比人家孩子多学两年,他又没啥事做,总不能,跟着大勇二勇去当二混子。”
孟三娘喜滋滋地说。
大勇二勇那样的孩子,以后说不准就会偷鸡摸狗,成不了好玩意,她可不想让自家儿子跟着学坏了。
三勇傻乎乎,到现在还鼻涕耷拉老长,四勇五勇也是脏兮兮的,哪里像宋安顺干干净净,白白嫩嫩,一看就像个书生模样。
宋安顺被养得好,也有大丫二丫三丫几个姐姐的功劳,这几个姐姐爱护弟弟,丝毫不亚于孟三娘那老母鸡护小鸡仔的程度,尤其是大丫,宁愿自己不吃不喝省下钱来,也要把自家小弟养得好,养的胖,养的白净,穿的干净,处处像个小大人的模样。
都说长姐如母,大丫这一点,做的无可挑剔,二丫三丫也是有样学样,标准的扶弟魔,疼爱弟弟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珠子。,
就是四丫是个馋嘴鬼,就知道先紧着自己的嘴巴,
小妹云儿太小,宋安顺和姐姐们一样,对小云儿疼爱地不得了。
总之,一家人团结一心,兄友弟恭,换成她们家那就是父母和睦,姐疼弟爱,惺惺相惜,其乐融融,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并不富裕,但是平淡有爱,温馨有加,让人羡慕。
“行,三娘,听你的,不过,这件事还是要和咱娘,大哥商量一下,征得一下他们的意见,”宋友田嗫嚅着说,他知道孟三娘自从去年和老娘,大哥提出要送宋安顺去学堂念书一事,被他们冷嘲热讽了一番后,孟三娘就再也不肯去老王氏和宋友仕家里了。
“要去你去吧,我是不去了,看见他们那副嘴脸就恶心!”
孟三娘知道宋友田愚孝,这事儿,他指定要征求老王氏的意见,走个过场那也是给了老王氏的面子,
至于大哥,自然要问他一下,大哥这个老童生还是有用的,起码人家懂得多,人脉广,比宋友田这个老泥腿子强多了。
宋友田吃过晚饭就去了后面,其实他和后面的老王氏家,就隔了一条东西向的胡同而已,老王氏对面就是老大宋友仕家,宋友仕家前面就是宋友仁家,就老四家宋友俊住在村南头的那条小河边,离得远一些。
这次宋友田来,没有空手,给娘老王氏送了一盒糕点,给大哥宋友仕送了一小罐茶叶,这是他家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礼品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老王氏和宋友仕分别收到吃的喝的,语气态度都大有改观,比上次商量宋安顺上学的事,气氛和谐多了。
“哎,顺儿上学的事,还是三娘你们两口子说了算,念书要花不少钱,给先生送礼,交束脩,娘没本事,帮不了你们,还有啊,顺哥儿这么小,去了学堂,会不会被人家大孩子欺负啥的?”
老王氏吃着甜甜糯糯的糕点,语气平静,态度明显:银钱她是万万不会出的,别打她钱袋子的主意。
“娘,俺和三娘有了点积蓄,供阿顺念书也供得起,不求他能考中秀才啥的,以后能识文断字,当个教书先生或者记账先生,去镇上找个活儿干,就很好了,”宋友田老实巴交地说,末了还补充一句,
“就像大凤找的女婿,在药铺里当个账房先生,就很风光,”
这话宋友仕和姚桂荣爱听,大女儿嫁到镇上,女婿又是账房先生,让他们脸上很有光。
“大凤家女婿那活儿也不是随便找的,人要会识字,还要嘴巴甜,脑瓜聪明,转得快,做事有眼力见,”姚氏得意地说,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她对大凤找了这个女婿,是满意地不得了。
“咳咳,”宋友仕赶紧打断了她的话,这女人,就爱显摆。
姚氏适时地闭上了嘴巴,她这次不敢多说话了,上次和孟三娘吵架,惹得大丫三丫半年多不和她说话,从她家门口路过,都忍不住吐口水。
孟三娘性子有些软弱,那几个丫头可不是吃素的。
宋友仕看着宋友田送来的茶叶,那可是江南乌镇雨水过后,采摘的头一茬上好的绿茶,他不想和宋友田兄弟间闹得尴尬,既然弟兄上门来征求他的意见,那就给他介绍一个靠谱的先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再说了,宋安顺毕竟也是自家的亲侄子,自己一辈子就落个老童生,要是宋安顺真的考中了秀才,自家将来也跟着沾光不是。
“三弟,北面的姚家庄上有个姚夫子,为人不错,学识渊博,家里收了几个娃,虽然他也是个童生,不过,给阿顺开蒙足够用了。”
“那感情好,大哥帮忙介绍的没错,”宋友田听说大哥和姚夫子是师兄弟的关系,心里更加满意。
“不过,他家有点那个,”
宋友仕略一沉吟,不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