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3章

宋友田是个急性子,看大哥不肯说了,着急地追问,“姚夫子家怎么了?是收钱多吗?”

“这倒不是,普通私塾一年束脩,都是二两银子,就是他家夫人,有些泼辣,”宋友仕慢悠悠地说。

“哎,这有什么,谁家婆娘没有点脾气?”

宋友田笑了笑,乡下的老娘们都泼辣地很,乡下人斗心眼子,女人太老实了,很容易受欺负,宋友田觉着这不算什么。

姚桂荣也跟着随声附和,“是啊,人家媳妇泼辣,又不耽误他教书不是?就在姚夫子那里学好了,要是去镇上,一年十两银子,你们花得起吗?”

姚桂荣说完觉着自己说错了嘴,又尴尬地笑笑,“友田,我是说阿顺年纪太小,去镇上念书,来回太远了,你们镇上又没有架势的亲戚。”

宋友田听大嫂的话,没觉着有什么不妥,他点头,“那倒是,天龙在镇上有姥爷和舅舅们照护,俺们家没有这样好的条件,就在村上跟着念书行了,离家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赶紧照顾过来。”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回头我问问姚夫子,需要多少拜师礼,你带着阿顺去就行了。”宋友仕说完,随手拿起一本书,宋友田明白,他这就是要送客了,赶忙道谢了两声,识趣地退出家门。

又过了两天,宋友仕回话,姚夫子让宋友田带孩子先过去看看,要是行的话,先交上拜师礼,等着过年开春暖和了再正式读书,主要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姚夫子想看看有没有天赋。

宋友田喜不自禁,连忙让孟三娘准备,孟三娘给宋安顺换上早就准备好的一身新衣裳,藏蓝色的棉袍,崭新黑布鞋,把小脸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宋安顺本就长得眉清目秀,体态风流,这么一打扮,更有了书生气,让人越看越喜欢。

“顺儿,见到先生,要恭敬,先生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万不可淘气捣乱,惹夫子生气,”

孟三娘对宋安顺谆谆善诱地安排,把拜师礼也准备好了。

古代的拜师礼普遍是六样物品:红枣、红豆、桂圆、芹菜、莲子,还有腊肉。

这六样礼物各自包含着不同的含义:红枣,寓意学生学有所成,早日高中;红豆寓意将来前途似锦,大展宏图;桂圆那就是功德圆满,芹菜自然是学业精于勤,常言道:学业精于勤,荒于嬉,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

莲子寓意苦心教学,学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教学,当然要勤学苦练,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没有那么容易,看看每年读书的孩子,能有几个考中秀才?那都是凤毛麟角,出类拔萃的人!

腊肉那就是送给夫子的感谢实物了,古代民生艰难,普通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腊肉那是送人的奢侈品。

据说这个姚夫子读书做学问还可以,但是不善营生,家里过得日子紧巴,就因此,被媳妇看不起,经常对他打骂。

还有束脩二两银子,现在先不用交,等到学生真正入学念书的时候,再交也不迟。

说白了,这个姚夫子收学生还挺认真,不是什么孩子都收的,他要看孩子有没有念书的天赋,要是那种三分钟坐不住,成天火烧屁股的毛孩子,即使愿意花钱送给他念书,他还不一定收呢。

对于这点,孟三娘丝毫不担心,自家阿顺就是坐得住,从小就是安安静静的孩子,绝对是天生的读书苗子。

孟三娘特地挑了个吉利的日子,阴历占六,阳历占九,把儿子打扮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丝毫一点不亚于那些城里的孩子,不像四勇五勇那样,在田间地头打滚成泥猴一样,脖子和脸都黢黑,手指甲盖里塞满了灰黑的泥垢。

“看我家宝阿顺多乖!”孟三娘放下怀里的小云,蹲下身子,抱着儿子狠狠地亲了一口,宋安顺对于娘如此热情的亲热明显有些不适应了。

“娘,娘,我都长大了,别这样动不动亲我的脸!”宋安顺有些抗拒地说.

“哈哈,好了,好了,娘不逗你了,娘看俺家宝越看越乖,越喜欢!“

孟三娘看着儿子一脸严肃认真的模样,像极了小大人.

“他爹,你也换身衣裳,别穿的邋里邋遢,让人家笑话,“

孟三娘吩咐宋友田去换上他那身过年才舍得穿的半新衣裳.

宋友田答应一声,依言去做,等他收拾好了,就牵着儿子的小手,拎着装满拜师礼的箩筐,欢天喜地地往姚夫子家走去.

姚家庄就在千庙村的北面,中间就隔了一条东西长街,也就是千庙村的大集,姚夫子的家原本在姚家庄的北端,这样算,到村南头的宋友田家也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过,姚夫子的妻子杨氏,杨美丽,人称杨大脚,她本身就是千庙村的人,人长得人高马大,壮实,是个异常彪悍的妇人,听说她早年相中了本村的一个俊俏后生,但是她爹杨秀才不愿意,非得让女儿嫁给他自己的得意门生姚书垣姚夫子,但是嫁给姚夫子后,杨大脚过得并不如意,姚夫子没有拿手的赚钱营生,仅靠他教几个学生,能赚几个钱,日子过得艰难,所以杨大脚十分不满。

如今姚夫子为了教书,就跟着妻子住在岳父原本留下的一处破旧老宅里,这所宅子就在千庙村大集的北面,过了大集就是,倒也近便。

一路上宋友田不停地嘱咐宋安顺,无外乎就是听夫子的话,别捣乱,好好学习念书,长大了咱们家就靠你光耀门楣了,

宋安顺连连点头,听得耳朵里都快起茧子了,只好催着父亲,

“爹,快走吧,去的晚了,说不好,夫子就不要人了,收满了,”

宋安顺岔开话题,催着他快走,别啰嗦了。

宋友田加快脚步,一刻钟后他们就赶到了姚夫子家门口。

宋友田抬手刚想敲门,就听见里面突然传来女人的叫骂声,

“你这个穷鬼,没用的东西,老娘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

宋安顺听了,吓得浑身一激灵,赶紧躲在爹的身后,

怪不得大哥宋友仕说姚夫子的妻子是个很彪悍的女人,看来,名不虚传。

“儿子,别怕,咱们是来拜师学习,又不是来劝架的!”

宋友田安慰宋安顺,拉着他的小手,直接推门进去。

“姚夫子在家吗?”

宋友田走进院里,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只见一个身材壮硕的中年女子,手里拿着扫把,正冲着院子角落里的一男子破口大骂,

女子长得又黑又胖,面相凶恶,口吐芬芳,唾沫横飞,被逼到南面墙角的男子,个头不高,人也瘦弱,长相斯文,虽然被妇人打骂有些狼狈,但是身上那种自带的文人气质,还是凸显了出来。

“正是在下,请问何事?”男子不紧不慢地抬脚从院里迎接出来,刚才那吵骂的女子也一改怒色,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

她看见宋友田胳膊上挎着的箩筐,宋安顺手里拎着的一长条腊肉,她就明白,这是有人拜师礼来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谁那么傻会赶出去?再说了,要是拜师成功的话,明年还有二两银子。

“我是大哥宋友仕介绍过来的,让孩子跟着姚夫子念书识字,”

宋友田老老实实地回答,姚夫子听了后,连忙笑着说,

“原来这就是宋师兄介绍来的,那快请进,”

姚夫子嘴角带笑,刚才脸上头上被打了一顿,这笑起来还有些扯着腮帮子肉疼。

“美丽,赶紧给宋兄泡茶来!”姚夫子冲着杨大脚大声喊话,杨大脚赶紧扔下手里的扫把,娇声回答,“哎,好嘞,好嘞,马上就来!”

这画风突变,倒搞得宋友田宋安顺父子俩有些不知所措。

“嘻嘻,你们呀,不用怕,俺爹娘我们这样打打闹闹,我都习惯了,”

宋安顺跟着宋友田走进姚夫子家的堂屋里,这时,从里间房里走出来一个小姑娘,看起来和宋安顺年纪差不多。

哦原来这样,宋安顺稍稍放下心来,小姑娘还挺好,手里抓着把炒瓜子,塞进宋安顺手里。

“孩子几岁,看着没有七岁吧?”姚夫子正襟危坐端坐在屋里的太师椅上,伸手接过妻子递过来的热茶,一边品着,一边慢条斯理地问。

“小儿刚刚五岁多点,等过了年夏天才满六岁,”宋友田对于儿子的生日一向记不准,就记得儿子是大夏天生的,热得不行。

“那怎么送来这么早?一般农家小子都是到了七八岁才开蒙,难道,这孩子,天赋异禀?”

姚夫子咬文嚼字,说话越发像个教书先生。

杨大脚已经示意小女儿去检查箩筐里的拜师礼了,她笑嘻嘻地拎着那条腊肉,生怕姚夫子不收宋安顺。

‘哎呀,既然孩子要念书,说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有志不在年高,你收下就是了!’杨大脚狠狠地剜了一眼自家男人,心里暗骂,这个迂腐死鬼,有人送礼上门,还不赶紧收下,还要挑三拣四的,

杨大脚就嫌弃姚夫子这故作清高的样子,明明家里日子过得都快要穷得揭不开锅了,他还在那里装模作样设置门槛,要是他看不上的孩子,他还不收呢。

“啊,那我简单给孩子考试一番,”姚夫子撵着小胡子,开始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考试个屁!“杨大脚在旁边等不及了,打断姚夫子的背诵,连声笑着对宋友田说,“这位兄弟,你家娃一看就是聪明的紧,瞧瞧这身打扮,人又白净,这样的孩子就是好苗子,收下他,绝对没错!”

杨大脚都想好今晚用腊肉给孩子们好好开开荤了,这学生,哪里有不收下的道理?

姚夫子只好借坡下驴,“既然夫人相中孩子了,老夫权且收下,这样,这春节就要到了,过了正月十五才能开课,趁着这些日子,你们先回去准备入学要用的东西,书本是我自己誊抄好的,孩子不用买,不过,笔墨纸砚还是少不了的,另外,束脩一年是二两银子,饭食要自己带,要是跟着我家学堂吃的话,每月还需要另外多交一百五十文钱。”

姚夫子看着宋友田也不像多有钱的人家,又碍于师兄宋友仕的面子,所以,不好意思多收他们的钱,农家子上学念书不容易,能省则省。

“这个没事,姚夫子,俺们家就在千庙村南边,离这里也不远,白天让大丫二丫来给弟弟送饭就成,要是碰上阴天下雨的话,那就留在夫子家吃一顿,到时候我们另外算饭钱,”

这些事宜,孟三娘早就提前考虑到了,所以,宋友田有条不紊地按照孟三娘教给他的话,表述出来。

“那就好,这孩子好乖巧,为师年后等着你过来,”

姚夫子看着他和宋友田说话这阵子,宋安顺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瞪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听他们说话,却从不插话,就连姚夫子女儿小芬一心想要带着宋安顺出去玩儿,他就是纹丝不动。

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是爱学习的好苗子,姚夫子教了十多年的学生,识人无数,看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材料,他自信还是看得挺准的。

“哎呦,那就好,多谢夫子,那我们就回去了,先去给孩子准备笔墨纸砚!”

宋友田看自家儿子入学如此顺利,出乎意料,开心地语无伦次,比儿子都要兴奋,当下就要拉着宋安顺,去集上的书铺里购买笔墨去。

“爹,咱们现在就去书店买笔墨纸砚吗?要不要先回家和娘说一声,”

宋安顺问宋友田,他觉着爹不回家请示娘,万一买东西贵了,娘怪罪起来可怎么办?

“哎,儿子,你说哪里去了,难道当爹的,连这点做主的权力都没有?”宋友田得意地说,他索幸自己偷偷藏了点私房钱,兜里这会子有五十文钱,他觉着够用了。

这镇上书店不多,有名气的就集中间马二家的那家书店,宋友田带着宋安顺进去,大方地让宋安顺挑选笔墨纸砚,

“宋大哥,这是送孩子去学堂念书啊,真舍得,”

马二家娘子冲着宋友田伸出大拇指,看着宋安顺挑选好的一套笔墨纸砚,算了算,说,“这些一百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