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是张汉卿的连载抗战谍战小说《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是由作者“苗云风”创作编写,喜欢看抗战谍战小说的书友们速来,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53710字,最新章节为第14章。主要讲述了:张汉卿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严肃:“但是,方先生,我也必须告诉你。如今的东北,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积弊重重。这项事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伴随风险。”“或许会触动某些势力的利益,或许会引来他人的忌惮。…
《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精彩章节试读
张汉卿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严肃:“但是,方先生,我也必须告诉你。如今的东北,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积弊重重。这项事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伴随风险。”
“或许会触动某些势力的利益,或许会引来他人的忌惮。现在,我需要你明确的回答我,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方显廷听着,呼吸不由得微微急促起来。
权力、地位、资源、实践理想的广阔舞台……
国府委员、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地位仅次于常申的大军阀,亲自邀请他,以及毫无保留的支持,这简直是他这样一个年轻学者做梦都不敢想的机遇!
风险?他推了推眼镜,嘴角甚至露出一丝豁达的笑意。
这年月,哪里又有绝对的安全?在津门在北平,难道就真能安心做学问了?
何况,这位少帅如此年轻,锐意进取,思路清晰,与那些老派军阀截然不同!
激动之下,他站起身,向着张汉卿深深一躬:“少帅知遇之恩,显廷感激不尽!能以此所学,报效国家,服务桑梓,正是显廷平生所愿!”
“莫说有些许风险,便是刀山火海,显廷也愿随少帅一试!”
“此事,显廷愿竭尽所能,万死不辞!”
“好!”张汉卿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他拿出另一份计划书,递给方显廷。
“这是计划的另一部分,方先生请看。鼎方,你也认识一下,这位是方显廷先生,日后你们便是搭档了。”
方显廷接过文件,在王以哲对面的沙发坐下。
两位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年轻人,一个戎装笔挺,一个文质彬彬,互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便都迫不及待地埋首于手中的文件之中。
办公室里只剩下炉火的噼啪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张汉卿看着他们,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风雪似乎小了些,但天光依旧晦暗不明。
他不知道前路还有多少荆棘,但有一点很明确。
东北,必须做出改变!
片刻后,王以哲率先合上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标题为《东北民生垦荒与建设兵团三年总体规划及新民互助会组织架构纲要》的绝密文件。
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仿佛需要额外的氧气来消化其中蕴含的、足以颠覆他过往所有认知的庞大信息。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办公桌后那位气质已然迥异的少帅。短暂的沉默后,他开口,声音因谨慎而略显低沉:
“少帅,您的雄心,职部…大致明白了。”
“您想另起炉灶,编练一支真正能战的新军,这我完全理解,也非常赞成!咱们东四省强敌环伺,关东军磨刀霍霍,北边巨熊窥视,没有枪杆子,一切都是空谈。”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问出了心中最大的困惑:“可是,职部愚钝,为何非要成立这个……‘新民互助会’?还要让它凌驾于新军之上,直接统管?”
“咱们的新军,归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管,归咱们的参谋部、后勤部管,不行吗?”
“凭空多出这么一个盘根错节的组织,职部担心,非但不能增效,反而会令出多门,把事情搞得更复杂,平添内耗啊!”
张汉卿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身体前倾,反问道:“鼎方,你说,外人,乃至国人,为何总骂我们是军阀,骂所有军阀的部队是‘落后’的?”
“你可知道,这‘落后’二字,究竟根子在何处?”
王以哲略一思索,尝试回答:“思想?战争?或许…是因为东北军心底只认您这位少帅,而非金陵那位?”
“是,也不全是。”
张汉卿缓缓摇头,目光变得锐利,“最根本的落后,在于包括我们东北军在内的所有旧式军队,其根基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欺压百姓之上的!”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东北地图前,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我们征收重税,摊派杂捐,拉夫抽丁。一个农户辛辛苦苦一年,风里来雨里去,打下的粮食,一半甚至六七成都要上交!”
“完了还要受层层盘剥,地主、豪强、贪官污吏,哪一座山都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你想想,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政权,在老百姓眼里是什么?”
“是豺狼!是吸血鬼!他们心里巴不得我们少征点税,少养点兵!”
“这样的军队,枪口对外时或许能凭一时血勇,但根基是虚的,因为它不得民心!一旦逆风,内部必生嫌隙,甚至倒戈相向!”
王以哲是职业军人,并非不懂民间疾苦,但从未有人如此赤裸而深刻地在他面前剖析过这支强大军队的原罪。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言以对,因为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他只能困惑地问:“可是…少帅,若不收重税,钱从何来?粮从何来?咱们养着三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军饷械弹,开销如山如海!”
“没有这些,莫说南面的鬼子,就是北面毛熊那几万远东军,咱们也抵挡不住啊!”
“这分明就是个死结:没钱就养不起强军,要钱就得盘剥百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不都是如此吗?难道还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有!”
张汉卿回答得斩钉截铁,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但有法子,却推行不下去!”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热河”的位置。
“就拿汤二虎(汤玉麟)的热河来说!他是督办,是封疆大吏,热河的军政大权、税收大权,尽在他手!”
“他的军队,时常听调不听宣,更多是靠利益和旧情维系,而非如臂使指。”
“我现在若下一道命令,让他热河全省推行‘二五减租’,田税统一下调至三成,不得再加征任何杂捐!你觉得,他汤玉麟会听吗?”
“他麾下的各级官员、依附他的地主豪强,能答应吗?”
“屁股决定脑袋!或者说好听点,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些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为了国家和人民把到手的利益让出来的。”
小说《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