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一定不要错过风中云奕写的一本连载小说《我!人间长生者》,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16698字,最新章节第11章,这本书的主角是凌云。主要讲述了:大规模人类部落迁徙的消息,如同在燧部落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庆祝丰收的喜悦尚未完全褪去,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忧虑便笼罩了部落。与野兽、甚至与变异生物的对抗,是清晰而直接的生…
《我!人间长生者》精彩章节试读
大规模人类部落迁徙的消息,如同在燧部落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庆祝丰收的喜悦尚未完全褪去,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忧虑便笼罩了部落。与野兽、甚至与变异生物的对抗,是清晰而直接的生存之争。但面对同为“人”的潜在威胁,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道德困境以及可能发生的残酷冲突,让每一个成年族人都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议事会的篝火燃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跳动的火焰映照着围坐众人凝重无比的脸庞。
“数百人……”巫重复着这个数字,干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挂在颈间的兽骨项链,发出细微的磕碰声。“他们来自被毁灭的家园,带着绝望和饥饿。这样的队伍,要么像温顺的羊群般祈求收留,要么……就会像被逼入绝境的狼群,撕碎沿途的一切,只为活下去。”
狩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更习惯于思考如何对付具体的猎物,而非如此复杂的人心。“我们的栅栏和弩箭,能挡住他们吗?如果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过来……”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燧部落能战的青壮年不过数十人,即使拥有防御工事和弩箭,面对数倍于己、可能同样悍不畏死的敌人,胜负难料。
岩用未受伤的右手重重捶了一下地面,闷声道:“怕什么!他们敢来,就跟他们拼了!为了我们的家,我们的粮食!”他的话语带着战士的勇悍,却也透出一丝面对绝对数量劣势时的无力感。
云凌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目光深邃。他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各种担忧和想法充分表达出来。直到议论声稍歇,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时,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洞察力。
“恐惧和盲目的勇气,都解决不了问题。”他首先定下了基调,“我们首先需要判断,他们是‘羊’,还是‘狼’,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
他站起身,走到旁边用于议事的沙盘旁(这是云凌最近教大家制作的,用泥土和石子标示出部落周边的大致地形)。他用木棍指向西北方向那片发现痕迹的丘陵地带。
“他们从毁灭之地逃出,仓促迁徙,必然疲惫不堪,物资匮乏。这是他们的弱点。”木棍轻轻点着代表丘陵的区域,“但他们人数众多,能在灾变中存活并组织起如此规模的迁徙,其中必然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一定数量的战士。这是他们的力量。”
“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云凌的目光扫过众人,“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具体人数、构成(有多少老人、孩子、战士)、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意图,以及……他们是否已经发现了我们。”
他看向狩和鹰眼:“狩,鹰眼,你们需要再冒一次险。带上最机警的战士,不需要靠近,只需远远地观察。注意他们的营地布局、巡逻规律、人员状态,尤其是注意他们是否有派出小股队伍向各个方向侦察的迹象。记住,你们的任务是眼睛,不是刀剑。一旦有暴露的风险,立刻撤回。”
狩和鹰眼对视一眼,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个任务比上一次探索更加危险,需要极致的耐心和隐蔽能力。
“其次,”云凌的木棍移回代表部落的谷地,“我们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对方的善意,也不能坐等威胁上门。我们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力量,让对方在动歪心思之前,不得不掂量一下代价。”
他提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外示强硬,内固根基。
· 展示武力:在对方可能派遣侦察兵的方向,有意无意地展示部落的防御工事和训练有素的战士。例如,在特定时间,让弩手小队在栅栏上进行操练,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弩箭破空的锐响,本身就是一种威慑。甚至可以在远离部落但视野开阔处,树立一些带有燧部落标记(一个简单的、代表火焰与房屋的符号)的木桩,暗示此区域已有主且具备防御能力。
· 隐藏虚实:严格封锁部落内部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新收获的粮食和相对先进的技术(如陶器、弩箭的详细构造)。所有内部活动,尤其是粮食加工和武器制造,尽可能在遮蔽下进行。
· 强化自身:加快“燧火弩”的生产和弩手训练。同时,云凌开始指导族人,利用现有的材料,尝试制作一种更为笨重、但射程和威力更大的——床弩的雏形。虽然移动不便,但固定在关键防御节点上,足以对任何试图大规模冲击的敌人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预留退路,以备万一。
· 云凌秘密指示岩,带领一支绝对可靠的小队,在部落后方山谷的隐秘处,开始挖掘和构筑一个应急避难所,并秘密储备一部分最重要的物资(如种子、工具、部分粮食和草药)。这是最坏的打算,但必须未雨绸缪。
议事持续到深夜,最终形成了清晰的行动方略。整个部落如同一个精密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对手不再是野兽,而是可能更加狡猾和危险的同类。
微芒照心,剑意通明
在部落紧张备战的氛围中,云凌对自身力量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雷音淬魂,他的精神力变得异常凝练和敏锐。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危机时刻引动剑意气息,而是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更细微地运用这种提升后的精神感知。
他闭目凝神,将精神感知如同水银泻地般向外扩散。十丈、二十丈、三十丈……感知的范围远超从前!他能“看”到栅栏外草丛中昆虫振翅的细微颤动,能“听”到泥土下蚯蚓蠕动的微弱声响,能“感觉”到空气中能量流动的微弱涟漪,甚至能隐约捕捉到族人身上散发出的、代表着不同情绪(紧张、坚定、忧虑)的微弱精神波动。
这种感知并非万能,会受到地形、障碍和对方精神强度的干扰,且维持这种状态消耗不小。但它在侦察、预警和理解环境上,无疑具有巨大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他对意识深处那点剑意微光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他甚至能尝试着,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带攻击性的剑意“意念”,附加在自己的目光或者手势之上。
一次,他在巡视防御工事时,注意到一名年轻弩手因为连续训练和紧张备战,精神有些涣散,操作弩箭时动作略显浮躁。云凌没有出声呵斥,只是走到他身边,静静地看了他一眼。
在那瞬间,云凌将一丝“专注”、“沉静”的意念,通过目光传递出去。那年轻弩手浑身微微一震,仿佛被清凉的泉水浇过头脑,原本有些飘忽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手中的动作也恢复了稳定和精准。他有些茫然地看了看云凌,似乎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智者看过来的眼神,让他莫名地心安和清醒。
云凌心中了然。这并非操控,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影响”和“引导”,源于他精神力的质变和对剑意本质(秩序、坚定)的理解。这或许就是所谓“剑心通明”的雏形?不仅能斩破外邪,亦能照见内心,安定神魂。
他尝试将这种“微芒”应用于部落的管理和训练中。在教授新的战斗技巧或组织复杂工程时,他会有意识地将“理解”、“协作”的意念融入讲解和示范中,使得族人们学习领悟的速度明显加快,彼此间的配合也更为默契。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这种精神感知与“燧火弩”结合。当他手持弩箭,精神高度集中时,那无形的感知力仿佛能为他勾勒出一条模糊的弹道轨迹,使得他在瞄准时有一种超越视觉的直觉,射击精度再次提升。他隐隐感觉到,如果能将剑意的那一丝“锋锐”与“必中”的意念附加在弩箭上,或许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但这需要更深的感悟和对力量更精妙的掌控,目前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
山雨欲来风满楼
狩和鹰眼的侦察小队在五日后带回了更确切的消息。
那支迁徙部落,自称“磐石部落”,人数估计在四百到五百之间,青壮年战士比例颇高。他们确实极度缺乏食物,精神状态如同绷紧的弓弦,混合着绝望与一丝侥幸。他们并未直接朝向燧部落山谷而来,而是在那片丘陵地带暂时驻扎下来,似乎在休整和犹豫。
但狩注意到,他们已经派出了数支精干的侦察小队,如同触角般伸向四周,其中一支小队的方向,明显指向了燧部落所在的区域!而且,他们在营地外围布置了简单的防御工事和警戒,显示出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他们就像一群饿狼,在黑暗中窥视着,寻找着最容易下口的目标。”狩的比喻形象而残酷。
消息传回,燧部落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消失了。对方不是温顺的羊群,而是一支武装化的、为生存所迫的流浪集团。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正在急剧降低。
云凌站在加固后的栅栏上,目光穿越山谷,仿佛能感受到远方那数百道充满渴望与威胁的视线。部落内,灯火通明,弩手们在熟悉的位置严阵以待,床弩的绞盘被缓缓拉紧,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老人和孩子们躲在加固的屋舍内,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死寂。
他的精神力如同无形的蛛网,覆盖着部落周边,捕捉着任何一丝异常的气息。意识深处的剑意微光,似乎也感受到了外界那山雨欲来的压迫感,不再沉寂,而是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散发着内敛而冰冷的寒意。
他知道,考验的时刻即将来临。这不仅仅是对部落生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自身道路、对他所领悟的“守护”之剑的第一次真正试炼。
是成为照亮黑暗、斩破荆棘的微光,还是在更强的力量碰撞下黯然熄灭?
答案,就在不远的前方。
小说《我!人间长生者》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