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3章

县电台给李建军放了一天假——上周他连着加了三个夜班,又是救轻生女生又是帮落榜生找学徒名额,台长看他熬得眼睛发红,特意批了假,说“陪媳妇好好逛逛,别总把心思扑在节目上”。天刚亮,李建军就把自行车擦得锃亮,车把上挂着兰英绣的红布老虎,后座绑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兰英早上煮的茶叶蛋和玉米饼,还有个搪瓷杯,盛着温乎的菊花茶。

“兰英,好了没?再不走太阳就大了!”李建军靠在门框上喊,看着屋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自从领证后,兰英就总说想跟他去城郊的花田看看——前几天听村里的小芳说,城郊王大爷种的月季开了,一片红一片粉,好看得很。

“来了来了!”兰英提着个布包跑出来,穿了件新做的粉底碎花衬衫,是李建军上次给她买的布,领口还缝了个小小的蝴蝶结。她把布包放进竹篮里,里面是给王大爷带的红糖——听小芳说王大爷有低血糖,出门总揣着糖,兰英特意从家里拿了两小块,说“礼轻情意重”。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城郊走,早上的风带着麦秸秆的清香,吹在脸上暖暖的。兰英坐在后座,手轻轻攥着李建军的衣角,脸贴在他的后背,小声说:“建军,等咱们盖新房子,也在院子里种点月季吧?红的粉的都种,像王大爷的花田一样。”

李建军心里一暖,脚下蹬得更有劲了:“好!到时候种一院子,再搭个花架,夏天你就能在花架下纳凉,我给你读听众来信。”他握着兜里的玩具麦克风,虽然没刻意去听,却能隐约感受到兰英的心声——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像刚绽放的月季,鲜活又明亮。

城郊的花田离村子有十里地,骑车半个钟头就到了。远远望去,一片姹紫嫣红铺在田埂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风一吹,花瓣轻轻晃着,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甜的香味。兰英一下子就跳下车,拉着李建军往花田跑,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真好看!比小芳说的还好看!”

花田中间搭着个茅草棚,棚下坐着个穿灰布褂的老人,戴着顶旧草帽,手里拿着个水壶,正给旁边的小苗浇水。看到他们来,老人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笑着说:“俩孩子是来玩的吧?这花刚开没几天,正是好看的时候。”

是王大爷。李建军赶紧走过去,递上红糖:“大爷,我们是来看看您的花,听村里说您种的月季最好看。这是我媳妇给您带的红糖,您低血糖,揣着能应急。”

王大爷愣了一下,接过红糖,眼眶有点红:“你们咋知道我低血糖?还是你们心细。快坐,我给你们倒点水。”他转身去拿搪瓷杯,李建军趁机摸了摸兜里的麦克风——下一秒,王大爷的心声就清晰地传了进来,满是焦虑:“这花是好看,可再卖不出去就完了!儿子下个月结婚,彩礼还差五百块,亲家说再凑不够就不让娶了。这几天天天有人来看,就是没人买,再等几天花瓣就谢了,只能当柴烧了……”

李建军心里一沉,原来王大爷看着开朗,心里藏着这么大的愁事。他看了眼兰英,兰英也听出了不对劲,小声问:“大爷,您这花这么好,咋没人买啊?县城的供销社没过来收吗?”

王大爷叹了口气,坐在茅草棚下,手里的水壶晃了晃,水洒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咋没去?上周就去了,供销社的张主任说现在买花的人少,怕卖不出去,只收了五十束,给的价钱还低,一束才五毛钱。国营饭店也去问了,人家说现在忙秋收,没心思装饰,也不要。”

他的心声更急了:“五十束才二十五块,离五百块差远了!昨天儿子跟我吵架,说我没用,连彩礼都凑不够,我这心里堵得慌,晚上都睡不着觉……”

李建军握紧了兰英的手,给她递了个眼神——兰英立刻会意,蹲在王大爷身边,帮他整理旁边的花束:“大爷,您别愁,这花这么好看,肯定有人买。我听我对象说,县城最近在办物资交流会,要是能把花摆到交流会上去,肯定能卖出去。”

兰英说的物资交流会是真的——上周台里开会时提过,县里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月底要在县城广场办交流会,各行各业都能去摆摊。李建军赶紧接话:“大爷,我跟交流会的负责人认识,能帮您申请个摊位。再不然,我在节目里帮您宣传宣传,让县城的人都知道您这好花,肯定有人来买。”

王大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手里的水壶都差点掉在地上:“真……真的?你能帮我申请摊位?还能在电台宣传?”他的心声里满是不敢相信,又带着点希望:“这小伙子是电台主播,说话肯定算数!要是真能这样,儿子的彩礼就有希望了,亲家也不会为难了……”

“当然是真的!”李建军笑着说,“我今天就帮您联系交流会的负责人,明天就能给您准信。您这花一束卖八毛钱,比供销社给的高,肯定有人买。要是交流会卖不完,我再帮您联系县城的花店,让他们也收点,保证不让您的花浪费。”

兰英也跟着劝:“大爷,您放心,建军说话算数,他帮过好多老乡呢!之前有个女生没考上大学想不开,都是他帮着找的培训班,现在人家都上班赚钱了。”

王大爷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赶紧用袖子擦了擦:“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这老头子没白种这么多年花,遇到你们这样的好心人。要是花能卖出去,我一定给你们送最好的花,让你们插在新房里!”

李建军赶紧扶着王大爷坐下,又帮他整理花束——每一束都用稻草捆得整整齐齐,花瓣上还沾着晨露,看着就喜人。兰英则帮着把开得最艳的花挑出来,说“这些摆到交流会上肯定最吸引人”。

忙到中午,李建军和兰英才起身告辞。王大爷非要塞给他们两束最艳的红月季,说“拿着回去插,沾沾喜气”。李建军推辞不过,只能收下,小心地放在竹篮里,生怕压坏了花瓣。

骑车往回走时,兰英把月季抱在怀里,脸贴着花瓣,笑着说:“你看,咱们出来玩还帮了王大爷,这花真没白看。”

李建军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以后咱们多出来走走,既能陪你,说不定还能帮到更多老乡。对了,我还想在节目里做一期‘农产品销售’的专题,教老乡们怎么找销路,比如联系交流会、供销社,还有县城的商店,让大家种的东西都能卖出去,多赚点钱。”

兰英点点头,眼睛更亮了:“好啊!我帮你整理老乡们的反馈,看看大家都有啥卖不出去的东西,咱们一起想办法。”

路过县城时,李建军特意绕到交流会的办公地点——是间临时租的小平房,负责人是县供销社的李主任,之前做节目时打过交道。李主任听说他是来帮花农申请摊位的,赶紧说:“没问题!我们正愁没人卖鲜花呢,王大爷的月季要是来,肯定能给交流会添彩。我这就给你登记,摊位就设在入口处,最显眼的地方。”

李建军“听”到李主任的心声:“李主播帮老乡是好事,再说他的节目听众多,说不定还能帮交流会宣传宣传,一举两得。”他赶紧道谢,又顺便提了帮其他农产品找销路的事,李主任笑着说:“以后有这样的事尽管来找我,咱们都是为了老乡好。”

从办公地点出来,李建军又去了国营饭店——老板是个实在人,上次李建军带兰英来吃饭时认识的。听说王大爷的月季卖不出去,老板当即拍板:“我要一百束!饭店里的雅间都摆上,客人看到也高兴。再给后厨的师傅们每人发一束,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李建军心里一暖,连声道谢。老板笑着说:“你帮老乡,我也尽点力,都是应该的。以后你的节目要是有需要,我还能帮你宣传宣传。”

骑车回家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兰英抱着月季,李建军握着她的手,两人慢慢骑着自行车,风里带着月季的香味,还有幸福的味道。李建军知道,帮王大爷只是个开始,以后他要通过《农村天地》,帮更多老乡解决销路问题,让大家种的东西都能卖出去,日子过得更红火。

回到家,兰英把月季插进搪瓷杯里,放在窗台上,屋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赵母看到花,笑着说:“这花真好看!肯定是建军给你买的吧?你们俩真是越来越恩爱了。”

李建军把帮王大爷的事跟赵父赵母说了,赵父点点头:“好小子,不仅能做好节目,还能帮老乡,有担当。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尽管去做,家里有我们呢。”

晚饭时,兰英炒了两个菜,还煮了鸡蛋,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说说笑笑的,满是温馨。李建军看着窗台上的月季,又想起王大爷感激的眼神,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只要他坚持帮老乡、做实事,《农村天地》就会越来越火,他和兰英的小日子也会像这月季一样,红红火火,越开越艳。

睡前,李建军把今天的事记在笔记本上,准备下周节目时做素材。兰英靠在他身边,看着笔记本上的字,小声说:“建军,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办个‘农产品互助会’?让老乡们互相帮忙找销路,你再在节目里宣传,这样大家的日子就都能过好了。”

李建军心里一动,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好!等交流会结束,我就跟台里和供销社提,咱们一起把互助会办起来,让更多老乡受益。”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窗台上的月季上,花瓣泛着淡淡的光。李建军握着兰英的手,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还有帮助老乡的路,都还长着呢,而每一步,都充满了希望和温暖,像这城郊的花田,永远绽放着生机。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