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海天一色丽人行”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李建军赵兰英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重生八零:我的电台能听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县电台的深夜静得能听见电子管的嗡鸣,墙上的挂钟指向十一点,时针在“11”上顿了顿,像是也在等这寂静夜里的最后一点声响。李建军收拾好最后一封听众来信,把搪瓷杯里的凉茶水倒掉——这是兰英傍晚给他装的,说“夜里值班别喝太多凉的,对胃不好”,现在杯底还沉着几片没泡开的枸杞。他刚要锁播音室的门,导播室的灯突然亮了,老张举着个手电筒跑出来,声音里带着急:“小李!别锁门!有紧急热线!打了三次了,说是有要命的事!”
李建军心里一紧,跟着老张往导播室跑。热线电话的红灯在漆黑的房间里闪着,像颗悬着的警示灯。他抓起听筒,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个男生的声音,又哑又抖,像是刚哭过一场:“是……是《农村天地》吗?我……我想问问,没考上大学,是不是就真的没活路了?”
李建军握着听筒的手一紧,下意识摸向兜里的玩具麦克风——塑料壳子在深夜里透着点凉,刚碰到,男生绝望的心声就像潮水般涌进来:“爹说我是废物,把录取通知书的碎片扔我脸上,娘躲在屋里哭,说供我读书白供了……村头的河冻住了,我刚才去看了,冰面够厚,跳下去就啥都不用愁了……”
“兄弟,你别急!”李建军赶紧打断他,声音放得又轻又稳,生怕惊到他,“没考上大学咋就没活路了?我认识的西坡村老周,没上过大学,靠种果树盖了瓦房;还有县城汽修厂的王师傅,初中毕业,现在带了三个徒弟,日子过得比谁都红火!你说说,你叫啥?家在哪个村?咱慢慢聊,肯定有办法!”
他故意提老周和王师傅的例子——都是他跑采访时认识的真人真事,接地气,比空泛的大道理管用。电话那头的男生沉默了,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李建军“听”到他的心声在挣扎:“他说的是真的吗?可是爹说没考上大学就是废物……冰面真的够厚,跳下去就不用听爹骂了……可是我还想再看看春天的桃花……”
“我叫李建军,你可以叫我建军哥,”李建军放缓语速,像跟邻家弟弟聊天似的,“我以前也栽过跟头,以为天塌了,后来才知道,只要肯站起来,路还能走下去。你跟我说说,你喜欢啥?是喜欢摆弄机械,还是喜欢种庄稼?或者是喜欢写东西?”
男生又沉默了一会儿,声音里带着点犹豫:“我……我喜欢修收音机,村里的收音机坏了,都是我修好的……可是爹说那是‘不务正业’,不让我碰……”
“这哪是不务正业!”李建军赶紧接话,语气里带着点激动,“县城的无线电修理铺正缺人呢!我上次去修麦克风,老板说想招个懂技术的徒弟,管吃管住,还能学手艺,学好了一个月能赚四十多块!比在村里种地强多了,你要是喜欢,我帮你联系!”
他说的无线电修理铺是真的——上周王师傅的收音机坏了,他帮忙送去修,老板确实跟他念叨过缺徒弟,当时他没在意,没想到现在能派上用场。电话那头的男生终于有了点反应,呼吸声平稳了些,李建军“听”到他的心声:“修收音机还能赚钱?真的吗?要是能学手艺,爹是不是就不会骂我了?可是我还怕……怕学不好……”
“别怕,”李建军的声音更温柔了,“谁刚开始学都怕,我刚做广播的时候,连麦克风都不敢碰,练了半个月才敢开口。你要是愿意学,我明天就带你去见老板,他是个实在人,肯定愿意教你。对了,你家在哪个村?离县城远不远?我好跟你爹娘说说,他们要是知道你能学手艺赚钱,肯定高兴!”
男生的声音里终于有了点哭腔,却不是之前的绝望,而是带着点委屈:“我……我家在北河村,离县城有二十里地……爹刚才把我赶出来了,说我不考上大学就别回去……我现在在村头的老磨房里,外面刮着风,好冷……”
“你在老磨房等着,千万别动!”李建军心里一松,知道男生暂时安全了,“我现在就联系北河村的刘支书,让他去接你,再跟你爹娘好好说。你把老磨房的门插上,别冻着,我陪着你说话,等刘支书到了咱再挂电话,好不好?”
他一边说,一边给老张使眼色,老张赶紧抓起另一部电话——这是县里给电台装的紧急联络线,能直接通到各个村的支书家。李建军继续跟男生聊天,问他修过多少收音机,最喜欢哪个牌子的,男生慢慢打开话匣子,从红灯牌聊到牡丹牌,声音里的绝望越来越淡,甚至还笑了一下:“有次我修好了一个三十年的老收音机,里面还能收到省电台的节目呢!”
“那你以后说不定能修广播设备,”李建军笑着说,“我这麦克风要是坏了,还得找你修呢!”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老张朝李建军比了个“OK”的手势,嘴型说“刘支书到了”。李建军赶紧问男生:“是不是有人敲老磨房的门了?应该是刘支书,你去开门,别怕。”
男生应了一声,电话里传来开门的声音,还有刘支书熟悉的大嗓门:“孩子,别怕,跟叔回家,你爹娘都后悔了!”接着,男生的声音传过来,带着点哽咽:“建军哥,谢谢你……我跟刘支书回家了,明天……明天我还能给你打电话吗?”
“能!当然能!”李建军笑着说,“明天我带你去见修理铺的老板,咱们一起学手艺,把日子过好!”
挂了电话,李建军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后背的衣服也湿了一片。老张递过来一杯热水,笑着说:“你这小子,真是救了条人命!王师傅刚才还打电话来问,说要是需要帮忙,他也过来,现在不用了。”
李建军接过热水,喝了一口,暖到了胃里。他看向窗外,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泛起一点鱼肚白,像刚剥开的鸡蛋壳。远处传来第一声鸡叫,清脆得像要划破黎明的寂静。
“走,我送你回家,”老张收拾好东西,拍了拍李建军的肩膀,“兰英肯定在家等急了,这么晚没回去。”
李建军点点头,跟着老张走出电台。清晨的风带着点寒气,却吹得人脑子清醒。他想起刚才男生的声音,从绝望到有希望,心里满是踏实——他做的不只是一档农业节目,更是能在黑夜里给人点亮一盏灯的事。
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他看到兰英站在树下,手里拿着件棉袄,眼睛红红的,显然是等了一夜。看到他来,兰英赶紧跑过来,把棉袄披在他身上:“你咋才回来?老张跟我说你有紧急热线,我担心死了,一夜没睡。”
李建军把兰英搂进怀里,把昨晚的事跟她说了。兰英听完,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你做得对,要是你不管,那孩子说不定就真出事了。以后你夜里值班,我跟你一起去,给你做伴。”
李建军心里一暖,低头在她额头亲了一下:“不用,你在家好好休息,我很快就回来。以后咱们的节目,不光要讲种地的事,还要多跟大家聊聊心里的难处,帮更多人走出坎儿。”
兰英点点头,帮他理了理棉袄的领子:“嗯!我帮你整理听众来信,咱们一起做,让《农村天地》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天慢慢亮了,第一缕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李建军握着兰英的手,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他不仅要和兰英把小日子过红火,还要用自己的声音,给更多人带去温暖和希望,让每一个在困境里挣扎的人,都能看到黎明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