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豪门总裁类型的小说,那么《砚清可期》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予舒I”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沈清悦林砚深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1章,236581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林砚泽跑车的轰鸣声彻底消失在暮色中,林荫道上只剩下他们两人。晚风穿过枝桠,带着深秋刺骨的凉意,却吹不散弥漫在两人之间那种紧绷的、几乎要凝滞的气氛。沈清悦还处在方才的惊悸与屈辱之中,手腕上似乎还残留着林…

《砚清可期》精彩章节试读
林砚泽跑车的轰鸣声彻底消失在暮色中,林荫道上只剩下他们两人。晚风穿过枝桠,带着深秋刺骨的凉意,却吹不散弥漫在两人之间那种紧绷的、几乎要凝滞的气氛。
沈清悦还处在方才的惊悸与屈辱之中,手腕上似乎还残留着林砚泽令人不适的触感。她看着林砚深依旧冷峻的侧脸,他刚才那句“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算了”还在耳边回荡,带着一种她从未听过的、冰冷的狠厉。
他是在为她出头?还是仅仅因为林砚泽的行为,触及了他不容侵犯的领地,包括被他划入保护范围的“合作方”?
“谢谢。”沈清悦低声说道,声音还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无论初衷如何,他确实为她解了围。
林砚深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转而落在她身上。那目光锐利如解剖刀,仿佛要剥开她强装的镇定,看清她内里的慌乱。他的视线再次扫过她下意识藏在身后的手腕。
“他碰你哪里了?”他的声音比刚才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未散的寒意。
沈清悦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左手伸了出来。纤细的手腕处,一圈明显的红痕在白皙的皮肤上格外刺眼。
林砚深的眸色瞬间又沉了下去,下颌线绷紧。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指尖在即将触碰到那圈红痕时微微顿住,然后极其克制地、只用指腹轻轻碰了一下边缘。
他的指尖带着秋夜的凉意,触碰却像带着微弱的电流,让沈清悦手臂上的肌肤瞬间起了一层细小的栗粒。她想缩回手,却被他用眼神制止了。
“疼吗?”他问,声音低沉。
“不……不疼了。”沈清悦垂下眼睫,不敢与他对视。他此刻的专注和这种近乎温柔的询问,比刚才面对林砚泽时的冰冷怒意,更让她心慌意乱。
他沉默地看了那红痕几秒,然后收回手,语气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却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以后放学,如果时间晚,或者去人少的地方,提前告诉我。我送你。”
沈清悦猛地抬头:“不用!这太麻烦你了,而且……”而且这完全超出了协议的范畴,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接触和……混乱。
“这不是商量。”林砚深打断她,目光沉静却带着压迫感,“林砚泽这个人睚眦必报,今天吃了亏,未必会罢休。确保你的安全,是避免后续更大麻烦的必要措施。这符合协议精神——控制风险。”
他又将一切拉回到了理性的框架内。用“风险控制”来解释他的保护行为。
沈清悦无从反驳。她确实被林砚泽盯上了,而他的纠缠确实是一个需要被控制的“风险”。
“我明白了。”她最终妥协般地点头,“如果需要,我会……提前告知。”
这个小插曲像一块投入冰湖的巨石,表面上涟漪终会平复,但冰层之下,暗流已然改变了方向。
从那天起,沈清悦和林砚深之间那种刻意维持的、纯粹的“平行线”关系,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缝。裂缝的一边,是依旧严格遵守的校园规则——课堂上,他们是疏离的师生;裂缝的另一边,却多了一条看不见的、名为“安全”的纽带。
有两次,沈清悦晚上在图书馆待到闭馆,想起林砚深的警告,犹豫再三,还是给他发了一条极其简短的微信:「十点,图书馆主楼。」
他的回复总是更快,且只有一个字:「等。」
然后,她就会在走出图书馆时,看到他那辆低调的黑色轿车停在路灯照射不到的阴影里。他通常坐在驾驶座,车窗降下一半,或许在听财经新闻,或许只是在沉思。她拉开车门坐进去,车内依旧是那股熟悉的雪松清香。
一路上,他们依旧很少交谈。他可能会问一句“作业完成了?”,她答“嗯”或者“差不多了”。除此之外,便是沉默。
但这种沉默,与之前那种冰冷的、充满界限感的沉默不同。它夹杂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的张力。狭小的车厢空间里,彼此的呼吸和存在感都被无限放大。她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气息,能听到他平稳的呼吸声,甚至能感觉到他转动方向盘时,手臂带动空气的细微流动。
她不敢看他,只能一直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感觉自己的心跳在每一次与他独处的密闭空间里,都会不受控制地失序。
而他,似乎也并非全然无动于衷。有一次等红灯时,她无意中转头,发现他正看着前方,搭在方向盘上的手指,正无意识地、一下下地轻叩着皮革表面。那是她第一次在他身上看到类似“不宁”的小动作。
他也在被这种超出计划的关系困扰吗?
一周后,《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小组作业成绩公布了。沈清悦所在的小组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高分,并且被林砚深列为范本,在课堂上进行了简要点评(隐去了组员姓名)。
“尤其是模型构建部分,”林砚深站在讲台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似乎无意地、极其短暂地掠过沈清悦的方向,“思路新颖,逻辑严谨,对现实情况的模拟度很高,体现了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
这是极高的褒奖。教室里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不少同学向沈清悦投来羡慕或钦佩的目光。
沈清悦垂着眼,看着课件上被打出的他们组的模型框架,心里却没有太多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更深的焦虑。成绩越好,关注度越高,她和林砚深那层隐秘的关系,就越像一颗定时炸弹。
下课后,她正准备离开,却被助教周铭叫住。
“沈清悦同学,林教授让你去一下他办公室。”
沈清悦的心猛地一跳。去他办公室?在非“接送”时间,以学生的身份?
“有什么事吗?”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好像是关于这次作业的一些细节,林教授想再跟你探讨一下。”周铭推了推眼镜,笑容温和。
沈清悦无法拒绝。她跟着周铭走向经济学院的教师办公室区,心脏在胸腔里不受控制地狂跳。她不断告诉自己,这可能是正常的学术交流,他或许只是想深入了解她的建模思路。
走到那扇熟悉的、标着“林砚深教授”的深色木门前,周铭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林砚深低沉的“请进”。
周铭替她推开门,并没有进去的意思:“林教授,沈清悦同学来了。”说完,便礼貌地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有林砚深一人。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背后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填满了各种中外文书籍和学术期刊。窗外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却驱不散这间办公室自带的严肃与冷感。
他没有穿西装外套,只穿着一件熨帖的浅蓝色衬衫,领口解开了一颗扣子,少了几分课堂上的正式,多了几分学者特有的沉静气息。
“林教授。”沈清悦站在办公桌前,保持着学生见导师应有的距离和恭敬。
林砚深从一份文件上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身上,很平静。“坐。”他指了指桌前的椅子。
沈清悦依言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自觉地将帆布书包的带子攥得紧紧的。
“你的作业我看过了,模型构建部分确实很出色。”他开门见山,语气是纯粹的学术探讨,“尤其是关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主体预期形成机制的设定,很有启发性。我有些细节想跟你讨论一下。”
他随后提出的几个问题,确实都非常专业和深入,切中了模型中最精妙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沈清悦不得不集中全部精神,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来应对。
讨论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过程中,林砚深一直很专注,眼神锐利,思维敏捷。沈清悦也逐渐沉浸在了学术的思辨中,暂时忘记了两人之间那层尴尬的关系。
“……所以,你这个参数的处理,实际上引入了一个隐含的贝叶斯学习过程?”林砚深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桌面上的一份打印稿上点了点。
“可以这么理解。”沈清悦点头,“我假设市场主体并非完全理性,但会根据不断获得的新信息,更新自己的信念和决策……”
她正阐述着,目光无意间扫过他桌面。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籍论文,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她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东西——那个深蓝色的、装着那只玉镯的丝绒盒子。
它竟然被他带到了办公室?
她的思路瞬间被打断,话语卡在了喉咙里。心跳再次失控地加速。
林砚深注意到了她的停顿和目光的落点。他顺着她的视线看了一眼那个盒子,然后,抬眸看向她,眼神深邃难辨。
办公室内原本纯粹的学术气氛,因为那个小小盒子的出现,骤然变得暧昧而复杂起来。
他为什么要把这个“道具”带到办公室?
是随手一放,还是……别有深意?
林砚深没有对那个盒子做任何解释,他只是重新将目光聚焦在她脸上,仿佛刚才的走神从未发生。
“继续。”他声音平稳地催促道,仿佛在说——解释你的模型,或者,解释你此刻的慌乱。
小说《砚清可期》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