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的主角是沈砚之温舒然,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暴躁咸水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历史古代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完结等你来读!
砚上山河:大胤盛世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晨光熹微时,商船已驶入扬州水域。江面上雾气氤氲,远处的船只如同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中,影影绰绰看不真切。沈砚之站在船头,迎着微凉的江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按照计划,他们需在夜间悄悄驶过扬州渡口,避开魏皇后娘家的耳目,可这白日里的扬州水域,已透着几分不同寻常的压抑。
苏墨手持望远镜(那是沈砚之根据前世记忆,让工匠特制的黄铜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的船只。镜片中,几艘挂着“魏”字旗号的巡逻船正缓缓驶过,船上的兵士身着铠甲,手持长矛,目光锐利地盯着过往商船,显然是在排查可疑人员。“殿下,魏家的巡逻比预想中更严密,我们的商船虽挂着寻常货商的旗号,但若被仔细盘查,恐怕会露出破绽。”苏墨放下望远镜,低声对沈砚之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沈砚之点点头,眉头微蹙。魏皇后的娘家在扬州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连水路巡逻都如此森严,可见他们对自己的行踪早已有所察觉。“让船夫改变航线,沿着江岸边的芦苇荡行驶,尽量避开巡逻船的视线。”沈砚之沉声道,“另外,让林锐带着几名手下伪装成船夫,若是遇到盘查,便说我们是运送丝绸的货商,从通州前往杭州进货。”
苏墨应了声“是”,立刻去传达命令。船夫迅速调整船帆方向,商船缓缓驶向江岸边的芦苇荡。茂密的芦苇高达数丈,将商船完全遮蔽,只留下一道狭窄的水路供船只通行。芦苇荡中寂静无声,只有船桨划水的“哗哗”声和风吹芦苇的“沙沙”声,气氛显得格外诡异。
小禄子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米粥走进船舱,看到沈砚之站在船头,连忙说道:“殿下,您都一早上没吃东西了,快回舱内喝点米粥暖暖身子吧。这芦苇荡里阴气重,小心着凉。”
沈砚之转过身,接过米粥。米粥熬得软糯香甜,还加了些许红枣和桂圆,是小禄子特意为他准备的。他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却总觉得心口有些发闷——或许是昨夜没睡好,又或许是这芦苇荡的压抑环境所致。他没多想,几口喝完米粥,便将碗递给小禄子,继续盯着外面的动静。
商船在芦苇荡中行驶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避开了魏家的巡逻船,驶入了开阔的江面。沈砚之松了口气,正准备回舱内休息片刻,突然觉得腹中一阵绞痛,像是有无数把尖刀在同时搅动。他脸色骤变,捂住腹部,弯下腰,额头上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殿下!您怎么了?”苏墨最先发现他的异常,连忙冲过来扶住他。林锐和其他护卫也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担忧。
沈砚之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只觉得喉咙发甜,一口黑血猛地喷了出来,溅在洁白的衣襟上,如同绽放的墨色花朵。他眼前一黑,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彻底失去了意识。
“殿下!殿下!”苏墨抱着沈砚之,声音中带着几分慌乱。他探了探沈砚之的鼻息,气息微弱,几乎感觉不到。他又摸了摸沈砚之的脉搏,脉搏跳动得极其微弱,时断时续,像是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
“快!把殿下抬回船舱!”苏墨嘶吼着,眼中满是焦急和恐惧。他从未见过沈砚之如此凶险的模样,寒魄散的毒性明明被李太医的护心丹暂时压制住了,怎么会突然发作得如此猛烈?难道是……有人在食物或水中下了更厉害的毒药?
林锐和几名护卫连忙将沈砚之抬回船舱,放在铺着软垫的床上。小禄子站在一旁,吓得浑身发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都怪我……都怪我没检查好米粥……殿下要是出事了,我该怎么办啊……”
苏墨瞪了小禄子一眼,却没有责备他——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救沈砚之才是首要任务。他从怀中取出李太医留下的急救药箱,打开箱子,拿出银针和一些解毒药材。他按照李太医教他的方法,用银针扎向沈砚之的人中、合谷等穴位,试图让沈砚之醒过来。可银针扎下去后,沈砚之没有丝毫反应,脸色依旧苍白如纸,嘴唇发紫,气息越来越微弱。
“怎么办?怎么办?”苏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上满是冷汗。他知道,李太医的急救药只能暂时缓解寒魄散的毒性,如今沈砚之毒发如此猛烈,这些药根本起不了作用。若是找不到能解此毒的人,沈砚之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就在这时,一名护卫突然喊道:“苏统领,邻船好像有位大夫!刚才我看到邻船甲板上有位姑娘在晾晒草药,还带着药箱!”
苏墨眼前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冲出船舱,跑到船边,望向邻船。邻船是一艘较小的乌篷船,甲板上果然站着一位身着青色衣裙的少女,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梳着简单的发髻,头上插着一支白玉簪,容貌清冷秀丽,如同月下的寒梅。她正专注地晾晒着手中的草药,动作轻柔而熟练。
“姑娘!姑娘!”苏墨大声喊道,“我家殿下突然重病,昏迷不醒,求姑娘救命!”
那少女听到喊声,抬起头,看向苏墨。她的眼神清澈而冷静,没有丝毫慌乱。“你家殿下患了什么病?”少女开口问道,声音如同清泉流淌,清冷而悦耳。
“我家殿下突然腹痛吐血,昏迷不醒,求姑娘救救他!”苏墨急切地说,“只要姑娘能救我家殿下,无论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
少女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苏墨焦急的神色,又看了看船舱的方向,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跟你过去看看。”她迅速收拾好草药,提着药箱,跳上了苏墨所在的商船。
苏墨连忙领着少女走进船舱。少女看到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沈砚之,以及他嘴角和衣襟上的黑血,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她放下药箱,走到床边,伸出手指,搭在沈砚之的脉搏上。
片刻后,少女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她又仔细观察了沈砚之的舌苔和眼底,然后站起身,对苏墨说:“你家殿下是中了一种奇毒,这种毒名叫‘寒魄散’,毒性猛烈,若是寻常人中毒,不出半个时辰便会气绝身亡。你家殿下能撑到现在,想必是之前服用过缓解毒性的药物,但毒性并未根除,反而在体内积蓄,如今突然爆发,情况十分凶险。”
苏墨心中一惊,没想到这少女竟一眼就认出了寒魄散。“姑娘认识这种毒?那姑娘可有解毒之法?”苏墨急切地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少女点了点头:“我家世代行医,对各种毒物都有研究,寒魄散的解毒之法我略知一二。但你家殿下中毒已深,我随身携带的解毒丸只能暂时压制毒性,要想彻底解毒,还需要后续的治疗。”她说着,从药箱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倒出一粒黑色的药丸,然后撬开沈砚之的嘴,将药丸喂了下去。
接着,少女又从药箱中拿出银针,在烛火上烤了烤,然后迅速扎向沈砚之的几大穴位——百会、膻中、丹田、涌泉。她的手法娴熟而精准,每一针都扎得又快又稳,银针在穴位上微微颤动,仿佛有生命一般。
船舱内的众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少女的动作。小禄子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林锐和护卫们则站在一旁,警惕地盯着四周,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少女终于拔出了银针。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苏墨说:“好了,毒性暂时被压制住了,你家殿下应该很快就会醒过来。但你们要注意,接下来的三日之内,不能让他再服用任何寒凉的食物或药物,也不能让他情绪激动,否则毒性很可能再次爆发。”
苏墨连忙点头:“多谢姑娘救命之恩!不知姑娘高姓大名?日后我们定当报答!”
“我姓温,单名一个舒字。”少女淡淡地说,“报答就不必了,行医救人是我的本分。”
“温舒?”苏墨心中一动,江南温家世代行医,难道这位少女是温家的人?他正想追问,突然听到床上的沈砚之发出一声轻哼,缓缓睁开了眼睛。
“殿下!您醒了!”苏墨和小禄子连忙围了上去,脸上满是欣喜。
沈砚之睁开眼睛,视线有些模糊,他费力地眨了眨眼睛,才看清眼前的景象。当他看到站在床边的温舒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位清冷秀丽的少女是谁?
“你是谁?”沈砚之虚弱地问道,声音沙哑。
“殿下,是这位温姑娘救了您!”苏墨连忙解释道,“您刚才突然毒发昏迷,幸好温姑娘在邻船采药,臣才将她请来救您。”
沈砚之看向温舒,眼中满是感激:“多谢温姑娘救命之恩。”
温舒微微颔首:“殿下不必多礼,行医救人是我的本分。殿下现在身体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不宜多说话。”
沈砚之点点头,闭上眼睛,又缓缓睁开——他看着温舒清冷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觉。自母妃去世后,他在这皇宫中经历了太多的阴谋和背叛,早已对人心失去了信任。可眼前这位素不相识的少女,却在他最危急的时刻伸出了援手,没有丝毫犹豫。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除了苏墨和小禄子之外,还有人愿意真心实意地帮助他。这种感觉,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的希望。
他想起青儿信中提到的江南温家,温家主温衍之曾与母妃有旧交,手中藏有“九转还魂丹”的秘方,能解百毒。眼前这位温姑娘姓温,又懂医术,会不会就是温家的人?若是如此,那他的解毒之路,或许会顺利许多。
“温姑娘,”沈砚之轻声开口,“不知姑娘是否认识江南温家主温衍之?”
温舒听到“温衍之”三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温衍之是家父。殿下认识家父?”
沈砚之心中一喜,果然如此!“我与温家主虽未谋面,但与温家有旧。”沈砚之说着,示意苏墨拿出青儿的密信,“这是我母妃旧部写给我的密信,信中提及温家主手中有解毒之法,我此次前往江南,便是为了求见温家主,求他赐药解毒。”
温舒接过密信,仔细看了看,然后将密信还给苏墨,对沈砚之说:“原来如此。殿下既然与我家有旧,那便是客人。家父此刻正在云溪县的‘济世堂’药铺,我们的船也是要前往云溪县,殿下若是不嫌弃,可以与我们同行。”
沈砚之心中感激不已:“多谢温姑娘!如此便叨扰了。”
温舒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走到船舱角落,开始整理她的草药。苏墨和小禄子则守在沈砚之床边,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林锐则走出船舱,安排人手加强戒备——既然温舒是温衍之的女儿,那他们前往云溪县的路途便多了一份保障,但魏皇后和赵承煜的势力遍布江南,他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沈砚之躺在床上,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好了许多。他看着温舒专注整理草药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没想到自己的解毒之路竟会如此波折,却又在最危急的时刻遇到了温舒,这或许就是天意。他知道,接下来的行程,有了温舒的陪伴,会安全许多,但也可能会因为温家的介入,引起魏皇后和赵承煜的更多忌惮,他们的追杀或许会更加猛烈。
“苏墨,”沈砚之轻声说,“你去告诉林锐,让他派人密切关注后面的船只,一旦发现可疑船只,立刻示警。另外,让船夫加快速度,尽快抵达云溪县。”
“是,殿下。”苏墨应道,转身走出船舱。
沈砚之闭上眼睛,开始默默运功调息。他知道,只有尽快恢复体力,才能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温家的“九转还魂丹”是他唯一的希望,他必须安全抵达云溪县,拿到解药,然后才能开始他的复仇计划。
温舒整理完草药,走到床边,看着沈砚之调息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她从父亲口中得知,当年宸妃娘娘曾救过父亲的性命,父亲一直感念这份恩情,想要报答,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宸妃娘娘的儿子沈砚之遭遇危难,前来求助,父亲定会出手相助。但魏皇后和赵承煜的势力庞大,温家若是帮助了沈砚之,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她不知道,父亲做出帮助沈砚之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沈砚之缓缓睁开眼睛,脸色比之前好了许多,气息也平稳了不少。“温姑娘,多谢你一直守在这里。”沈砚之轻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激。
“殿下不必客气。”温舒说,“殿下现在感觉如何?要不要喝点水?”
沈砚之点点头:“好,多谢温姑娘。”
温舒拿起桌上的茶杯,倒了一杯温水,小心翼翼地喂给沈砚之。沈砚之喝了几口温水,感觉喉咙舒服了许多。他看着温舒温柔的动作,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在这充满阴谋和杀机的世界里,这份温柔显得格外珍贵。
“温姑娘,”沈砚之突然开口,“你可知晓魏皇后和赵承煜在江南的势力分布?”他想从温舒口中打探一些江南的情况,为接下来的行程做准备。
温舒想了想,说:“魏皇后的娘家在扬州一带势力庞大,掌控着当地的水路运输和部分商铺;赵承煜则在苏州和杭州等地安插了不少眼线,暗中培养势力。江南的官员大多趋炎附势,要么投靠魏皇后和赵承煜,要么明哲保身,很少有人敢与他们作对。”
沈砚之点点头,果然和他猜测的一样。“那温家在江南的处境如何?会不会因为帮助我而受到牵连?”沈砚之有些担忧地问。
温舒笑了笑:“殿下放心,温家在江南行医多年,深得百姓爱戴,而且家父与一些江湖门派和地方势力也有交情,魏皇后和赵承煜就算想动温家,也要掂量掂量。更何况,家父向来恩怨分明,宸妃娘娘对温家有恩,家父绝不会坐视殿下危难而不管。”
沈砚之心中稍安,对温衍之更加敬佩。“能得温家主如此重情重义之人相助,是我的荣幸。”
就在这时,船舱外传来林锐的声音:“殿下,前方发现可疑船只!”
沈砚之和温舒脸色同时一变。沈砚之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被温舒按住:“殿下,您身体还虚弱,不宜动怒。让苏统领和林将军去处理就好。”
沈砚之点点头,对外面喊道:“苏墨,林锐,查明可疑船只的身份,若是魏皇后或赵承煜的人,尽量避开,不要正面冲突!”
“是,殿下!”苏墨和林锐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沈砚之靠在床头,心中充满了警惕。他知道,魏皇后和赵承煜绝不会让他顺利抵达云溪县,这场江上的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绝望,因为他知道,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有苏墨、林锐等忠诚的手下,有温舒这样的盟友,还有即将见面的温衍之。他有信心,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安全抵达云溪县,拿到解药,然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温舒站在一旁,看着沈砚之坚定的眼神,心中也安定了不少。她知道,接下来的路程不会平静,但她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沈砚之渡过难关。因为她相信,沈砚之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子,他的身上,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他一定会在江南这片土地上,掀起一场不一样的风暴。
江面上的风越来越大,船身开始剧烈摇晃。远处的可疑船只越来越近,一场新的危机,正在向他们逼近。但沈砚之和温舒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一定会安全抵达云溪县,开启新的篇章。
